古代官员在什么情况下会被贬谪?一般会被贬到哪里去?
在皇权至上的古代社会,官员们伴君如伴虎,有可能早上还春风得意,晚上就已经人头落地。当然,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,皇帝们的眼界、格局与自控力逐步提升,像商纣王那种动不动就杀 人的君主越来越少。到了唐宋时期,把官员们贬到偏远地区,逐渐成为惩戒官员的常用手段。那么,官
在皇权至上的古代社会,官员们伴君如伴虎,有可能早上还春风得意,晚上就已经人头落地。当然,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,皇帝们的眼界、格局与自控力逐步提升,像商纣王那种动不动就杀 人的君主越来越少。到了唐宋时期,把官员们贬到偏远地区,逐渐成为惩戒官员的常用手段。那么,官
西方分科教育有弊端,传统文化整合是一条新路!
李白《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》云,“我本楚狂人,凤歌笑孔丘……五岳寻仙不辞远,一生好入名山游”。李白之游名山,山的雄浑壮美与自己性情之旷达豪放相得益彰,且心有所得,佳作迭出,传于后世。“且放白鹿青崖间,须行即骑访名山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。”这是何等
从小到大,你有没有过一个精神上的偶像?哪怕生活蝇营狗苟,但只要想到他,心里就会升起一方高悬的亮堂。历史上,就有这样一位曾是天下读书人的偶像—— 范仲淹视他为忠诚表率,欧阳修称他为文章楷模,就连号称 “千古第一文人” 的苏轼,都直言他是世世代代的榜样。他,便是
“自古天才多薄命 —— 王勃早逝、霍去病英年早逝,还有被称作‘诗鬼’的李贺,明明 7 岁能作诗、15 岁就成名,却把人生过成了‘倒霉连续剧’,最后 27 岁(一说 24 岁)郁郁而终。” 抖音博主穆糖纯聊起李贺,满是惋惜。这位唐朝奇才,一生都在和 “倒霉” 较
上一节,我们讲到韩愈作为坚定的“主战派”参与淮西平叛,为大唐的“元和中兴”建立功勋,但却遭遇“磨碑事件”,失掉颜面。或许是因为潜意识中的这点不满,次年韩愈因为谏迎佛骨,怒㨃天子,再次被贬岭南。那么,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这场大风波。
00:10文脉春秋-2024-4未开始00:47今日说法-2025-207未开始往期视频01:17晚间新闻未开始往期视频01:49国家荣光-2025-8未开始02:19非遗里的中国(第二季)-精编3未开始02:28山水间的家-主题曲未开始02:322024秘境
掌握这些基础又重要的文学知识,不仅能在考试中稳拿分,还能为初中语文学习打好基础。下面整理出常考、必背的文学常识,家长快帮孩子收藏!
在唐代,襄阳是山南东道治所。山南东道作为一级行政区,是统辖现今湖北北部、河南南部地区的最高行政与军事机构,其治所(即首府)长期设于襄阳(时称襄州)。如此格局,使襄阳一跃成为整个区域的政治、军事与经济中枢。
00:08文脉春秋-2024-3未开始00:45生活早参考-特别节目(生活圈)2025-225未开始往期视频01:29晚间新闻未开始往期视频01:59今日说法-2025-206未开始往期视频02:29非遗里的中国-MV未开始02:33三餐四季(第二季)-宣传片
在晚明书法革新的浪潮中,张瑞图以其“奇逸险绝”的书风独树一帜,打破了晋唐以来的传统范式。常州市博物馆藏《书韩愈山石诗轴》,便是其艺术成熟期的经典之作——金笺为纸,行书为体,笔墨间既有韩愈诗文的沉雄气象,更见张瑞图“狂放不群”的艺术个性,历经近四百年风雨,依旧熠
如今以经济总量连续领跑全国的广东,在古代很长一段历史中,却是中原人眼中“谈之色变”的流放之地。从韩愈“好收吾骨瘴江边”的悲叹,到苏轼初抵惠州时的忐忑,这片土地曾被贴上“蛮荒”“险绝”的标签。这种古今反差的背后,藏着地理、生态与历史的多重密码。
上一节,我们讲到韩愈到节度使幕府中任职,之后又在国子监作四门博士,写就《师说》雄文,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。于是,很快他就如愿以偿地得到了朝廷重用,但短短一个多月后就遭到贬谪,在岭南艰难度日。
“天若有情天亦老” 这句诗,或许很多人最早是从《东游记》主题曲中听到的,但它的真正出处,是唐代 “诗鬼” 李贺的笔下。这句饱含悲怆与哲思的名句,诞生后便惊艳盛唐,却让无数文人墨客束手无策,终唐一代竟无人能对出工整的下半句。直到两百年后的宋朝,这句孤独的绝唱才迎
上一节,我们讲到韩愈少年聪慧、苦读诗书立大志,却在之后的“公务员”考试中数次败北,三次上书当朝宰相也求官无望。后来,他并没有一条路走到黑,而是果断地按下了暂停键,转向从军当幕僚的道路。那么,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他在幕府里的经历。
韩愈这个名字大家肯定都听说过。他和柳宗元发起”古文运动“,变华丽繁复的骈文为简约直白的散文,名列“唐宋八大家”之首;我们读书时语文课本里经常收录他的作品,比如《师说》《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》《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》,等等。
在网络流行语中,“坑爹”一词我们并不陌生,它通常指孩子做出让父亲为难、受损的事。然而,当情况反转,变成“爹坑”,那背后的故事往往更令人唏嘘。今天,就让我们走进两个男人的命运,感受“爹坑”带来的无奈与悲哀。
谈到韩愈,大家肯定都不陌生,因为我们从小到大,都是读着他的诗文长大的,中学课本里收录了他的《师说》《马说》《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》等等,而那首大家耳熟能详的“天街小雨润如酥,草色遥看近却无。最是一年春好处,绝胜烟柳满皇都。”(《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》其一)也
这事儿听着就邪乎,可确是实实在在的真事儿,大唐贞元年间,有个读书人连着三回考进士都落了榜,等到第四回进场,一瞧考题乐了——这不跟头年一模一样的题目么?再定睛一看,连主考官还是那位陆贽大人,您猜怎么着?这小子心一横,竟把头回落榜的那篇文章原封不动的又写了一遍,结
人生在世,谁都希望一路坦途,顺风顺水,但真正决定命运的,往往不是出身或际遇,而是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与内在格局。韩愈曾言:“贫者因书富,富者因书贵。”可见,物质上的暂时匮乏并不可怕,真正令人担忧的是将“穷相”刻进骨子里,让它成为阻碍幸福的根源。